7月31日,“万千气象看四川”第三季度采访活动走进成都双流航空经济区,记者团探访了四川川航航空发动机维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航航发”)。在这家成立近7年的年轻国企车间里,一台台航空发动机辅助动力装置(APU)正在被拆解、检测、维修。维修工程师们手持精密仪器,紧盯数据屏幕,一场关乎飞机“小心脏”正常运作和飞行安全的“手术”正在这里悄然进行。
什么是APU?四川川航航空发动机维修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技术中心主任唐民锋和记者说,APU即一个安装在飞机尾部的一台小型的离心涡轮发动机,最大的作用是向飞机独立地提供电源和压缩空气,被称为飞机的“小心脏”。
当飞机在地面,发动机关车时,APU 可为飞机供电、为环控系统供气,以及启动主发动机。在飞行过程中如果有发动机停车的紧急状况出现,也可以启动APU 向飞机提供引气和应急电源,为发动机重启提供条件。“有一个很著名的案例,全美航空的萨伦伯格机长在纽约机场驾机起飞遭遇群鸟,导致双发鸟击失效。在危急时刻,他启动成功 APU,保证飞机电传操纵系统供电,最后成功地迫降在哈德逊河上,机上所有乘客和机组成员全部安然无恙。”唐民锋说道。
事实上,民航维修对于保障民用航空器的持续适航至关重要。一架飞机超三分之二的使用时间依赖于维修工作,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在全球民航产业中占比超三分之一,发展前途广阔。而APU是除发动机外,维修精度最高的部件。
为了突破动力装置领域各项关键维修技术,川航航发以科学技术创新成果工程化应用能力为高水平发展的关键抓手,不断钻研、攻坚克难,取得6项发明专利、88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软件著作权授权。先后承担省级项目5项,已完成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资金项目《民用航空动力装置APS3200型APU维修项目》,省科技厅引智成果示范推广项目《民航飞机APU整机测试技术引进》等4个项目。“一期保税维修基地已经建成投产,具备年维修200台APU的产能。”唐民锋介绍。
2023年,公司完成A320飞机机轮自锁螺母的自制件研制,装机超2万件;2024年,又拿下国内首个航空动力装置热端PMA件(民航零部件制造人批准)CAAC批准,迈出了向“自主可控”跨越的坚实步伐。
作为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和天府综改试点,川航航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成果初显。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底,本年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61%;实现总利润同比增长39.05%。
“十五五期间,我们将持续大力开展以自主可控为核心的维修能力建设,建成覆盖民航主流窄体机型、国产大飞机APU整机、附件及零部件深修能力的国内领先的专业APU维修基地。”唐民锋透露,他们还将同步研发民航发动机零部件维修技术并实现工程化应用,力争填补国内部分零部件维修能力空白,保障川航机队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