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刚达成协议的美欧贸易谈判,欧盟大当家冯德莱恩称这是最好的谈判结果。而法国极右翼国民联盟的党团领袖勒庞称:“这是法国工业及能源和军事领域的投降书”。
甚至连协议是不是真的存在也爆发争论,白宫28日发布简报,对关税、标准和投资等问题作出全面表态。次日,欧盟委员会也发布文件,反驳了美国多项说法,并强调冯德莱恩的“握手协议”不具法律上的约束力,双方还没有谈好正式协议。
谁会赢?在美国与主要经济体的谈判协议全面曝光前仍难判断。但这一个故事还有一种结局:欧洲和美国一起输。
因为在十年前,美国试图割欧洲韭菜的结果,是割来大毒草,百年老店GE和阿尔斯通五马分尸,差点暴毙,两颗工业明珠变成玻璃渣子碎了一地。
而在鸡贼的法国人和蛮横的美国人互相算计时,中国人无需过分代入,因为,阿尔斯通对中国干的事情,不见得比通用GE好多少。
2013年4月,阿尔斯通的高管皮耶鲁齐抵达纽约肯尼迪机场时被戴上了手铐,这是他噩梦的开始。这位法国人知道,自己的东家阿尔斯通正与美国当局就行贿指控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斗争。他本以为很快就会被释放或者保释。但事情并没有他所想的那么顺利——直到2018年9月他才出狱。
大约在2013年的同一时期,阿尔斯通的业务面临严峻挑战,财年净利下滑超2亿欧。作为曾经把公司从2002年的破产边缘挽救回来的功臣,CEO柏珂龙已执掌该公司10年,他认为一些业务部门规模太小,不足以参与全球竞争。由于世界各地发电厂对涡轮机的需求下降,多年来业绩惨淡,债务膨胀,有充分的理由为旗下“王牌”电力部门寻找买家,全集团收入近四分之三来自这里。
而这块电力部门业务,很多都是阿尔斯通从另外一个企业ABB收购而来。这也代表着,通用强买强卖阿尔斯通,相当程度上是两个后母为了前妻的孩子大打出手(外企这种频繁并购出售是很常见的)。
而在大西洋彼岸,时任GE首席执行官的杰夫•伊梅尔特也在寻找一桩大买卖,来圆满结束自己的任期。
但是,美国人不打算走正常的收购道路。因为有很多人对阿尔斯通是恨得咬牙切齿。作为欧洲官僚文化最盛行的国家。阿尔斯通很懂在第三世界做生意的”润滑“之道。(台湾省”伪军“采购法国武器的前后,经手人死了好几个)
阿尔斯通在埃及、沙特阿拉伯、巴哈马群岛、中国台湾省和印尼赢得了价值40亿美元的合同。美国司法部怀疑这是阿尔斯通用7500万美元贿赂换来的。
这笔钱很多吗?对年营业额300多亿美元的阿尔斯通可能生死攸关,对年营业额1500亿美元以上的GE是另外一回事。
皮耶鲁齐被捕的消息让阿尔斯通内部一片哗然,一时间公司上下人人自危,所有人都担心成为下一个被捕的人,包括柏珂龙在内。毫无疑问的是,柏珂龙是美国司法部的最终目标。
就在弗雷德被捕的24小时之后,阿尔斯通的法务总监来到华盛顿,但他并不是来探望被捕员工,而是代表柏珂龙与美国司法部进行秘密谈判的。因为阿尔斯通已经被美国政府盯上了很多年。
“不论你在世界哪个角落,不论何时,只要任何一家外国企业使用美元进行计价、交易 ,或者通过设在美国的服务器收发过邮件,哪怕只是用了美国的通讯软件、手机或电脑,你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进入了美国法律的管辖范围。美国政府可以每时每刻调查、逮捕、甚至起诉你 。”
到2014年春天,美国当局至少又逮捕了三名阿尔斯通的员工,当中包括一名只比柏珂龙低一级的高管。法院文件显示,在一位65岁“反水”成为美方线人的高管协助下,美国检察官拿到了阿尔斯通内部长达49小时的秘密谈话录音(这位线人开会带着录音笔去的)。
为什么会反水?我们就拿皮耶鲁齐的待遇来说,他被告知,不认罪可能被判处15~19年有期徒刑,并耗费数百万美元。认罪,与美国当局合作,只需再关几个月就可以出去了。
皮耶鲁齐选择只承认贿赂印尼官员的指控,因为经手人谢拉菲已经被抓并表示会出庭作证指控阿尔斯通。尽管如此,他还是被继续关押了一年;再之后从2014年6月到2017年10月,又经历了三年多的保释期;然后又在监狱待了一年。他说他曾有250多天没有见到阳光,也没有呼吸到牢房外的空气。
2014年2月,GE总裁伊梅尔特乘坐专机去俄罗斯出席冬奥会,中途在巴黎歇脚,因为柏珂龙向他发出晚餐邀请,商谈收购事项。
2014年4月,柏珂龙飞抵美国芝加哥,继续和通用的谈判,23日,阿尔斯通的第四名高管在美属维尔京群岛被捕。第二天,法国人和他们的二战先人一样,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交易达成的新闻公布。
不管你信不信抓人是通用和美国政府的打压手段。总之皮耶鲁齐进了美国人的牢房。几乎大部分的法国人都相信,当时身在美国的柏珂龙是害怕被抓。而收购期间为阿尔斯通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的律师事务所老板,是通用电气老板的亲兄弟。
法国国会议员反复质询柏珂龙,公司或个人面临的法律压力影不影响了他出售阿尔斯通大部分资产给通用电气的决定。柏珂龙极力否认这一点,并称只有阴谋论者才会把出售阿尔斯通与美国司法部调查关联起来。
2014年12月19日,在巴黎举行的股东特别会议上,柏珂龙出售公司资产的决定得到了正式的支持。机构股东支持这一笔交易,而散户们则不同意。有人问柏珂龙,是否是阿尔斯通的法律纠纷导致了这一意外事件。“别再为了批判一桩好买卖而绞尽脑汁虚构原因了,”柏珂龙回复道,“这种受虐狂心态太可怕了!”
从把阿尔斯通在2003年的破产边缘挽救回来的功臣到卖掉法国骄傲的投降派,柏珂龙用了十多年时间。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另外一个法国人类似的路:二战带领法国投降的维希政权首脑贝当,在一战时也曾是赫赫有名的抗德名将,从1916到1940,24年时间一位名将变成了”法奸“。
2014年5月15日,反对收购的工业部部长蒙特伯格成功通过了一项法律,规定:外国企业想要收购掌控能源、水利、运输、通信或者医疗领域的法国企业,必须得到法国政府的同意。法国政府具有一票否决权,这是阻止通用电气收购阿尔斯通的终极武器。
《三体》里,人类发明了威慑三体星人的武器,按钮最后传到了圣母程心身上。随着法国大选,奥朗德上台。否决权的核按钮落到了著名的御姐控:马克龙身上。
马克龙并不是傻子,早在2012年GE未对阿尔斯通下手时,他就让老东家罗斯柴尔德银行——阿尔斯通的顾问,评估股东变动对公司、法国工业和就业的利弊。
但是,当2014年6月初,马克龙、蒙特伯格和瓦尔斯(时任法国总理)开会讨论阿尔斯通收购问题时,马克龙拒绝使用否决权,他认为替代的西门子收购阿尔斯通方案并没有更好,规定一个私企要和谁合作,基本上没有一个国家干得出来。
蒙特伯格选择了辞职,接棒的正是马克龙。2014年11月4日,阿尔斯通召开了董事会,都同意通过了和通用电气签订主协议的提案。
第二天,马克龙取代蒙特伯格,成为法国的新任经济部长,批准了这一笔交易,拒绝使用国家的一票否决权,而这个一票否决权,是他的前任蒙特伯格奋力争取而来的。
至此,蒙特伯格的反击彻底失败。但他并不愧疚,他是法国政要内部唯一提出反对意见的一位,为保护国家工业他努力过,他虽败犹荣。
2015年3月10日,法国经济事务委员会就阿尔斯通事件举行听证会,当马克龙接受委员会质询时,他直接指控柏珂龙犯有叛国罪:国家已对阿尔斯通的未来进行了战略性的反思,并表现出与阿尔斯通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合作的决心,然后阿尔斯通却背着国家私下开展了一系列对我们的战略不利的行动。
在下一场听证会上,马克龙爆了一个大料:“我认为美国的调查和柏珂龙先生的出售决策之间有因果关系,但我们没证据。柏珂龙先生向我保证,美国的司法程序对他没有一点影响。”
2015年5月28日,马克龙到访通用电气的贝尔福工厂,这一行程向欧盟委员会发出有力信号,法国政府公开支持美国人收购阿尔斯通。法国政府敦促欧盟,尽快同意将法国的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出售给通用电气。
见识过马克龙之后,相信我们大家对如下言论有更高的免疫力:行使否决权一次,胜过嘴炮千万次。
在美欧达成贸易协议后,法国总理贝鲁在社会化媒体X发文,痛批欧盟本应团结一致捍卫自身价值与利益,最终却选择向美国“屈服”。他还称这份协议为“冯德莱恩-特朗普协议”,直言协议达成之日是一个“黑暗的日子”(a sombre day)。
法国欧洲事务部长本杰明·哈达德也在“X”上表达了他对协议的担忧。他认为,协议将为那些受到美国关税一直在升级威胁的经济主体带来暂时稳定,但协议本身是“失衡的”。
阿尔斯通负责法国境内58座核反应堆的所有汽轮发电机的制造、维护和更新工作,同时也为阿海珐集团在弗拉芒维尔建造的欧洲压水堆生产阿拉贝拉型号汽轮机。阿尔斯通负责法国75%的电力生产设备,并且拥有让全世界都羡慕不已的技术。阿尔斯通还为法国的戴高乐号航空母舰提供推进汽轮机。因此,它是法国本土的一个高度战略型企业。
在许多媒体讲述GE收购阿尔斯通时,都会把阿尔斯通描述成明珠,吃下明珠的GE也是踌躇满志,但结果却是:2016年到2019年,GE市值蒸发约2000亿美元,负债超千亿美元,在全球负债最高的非金融公司中排名第6,信用评级从A下调至BBB+,仅比垃圾债高出3个级别,110年来首次从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中退市。
更加黑色幽默的是,当初GE电力部门反对收购的人非常多,因为2012年前后,他们就曾对阿尔斯通进行过一次评估(所以你明白马克龙为什么2012年也在秘密评估出售阿尔斯通了)。
那次评估认为,不值得为此公司放手一搏,因为它的问题太多:对现金的需求大大超过市场想象,员工数过多,而法国法律又让裁员和出售资产变得难上加难。2014年阿尔斯通的这样一些问题并没有凭空消失,只是股价更便宜,降低了收购成本。
为什么GE不惜动用美国政府的人脉,买了一个炸弹自爆?著名的马甲《玉渊谭天》是这么说的。
通用电气之前1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创新曾是它的代名词,它的创始人爱迪生,拥有1093项专利。
但在最近的几十年,通用电气逐渐抛开了创新的传统,“扩张并购”成了它的新标签。
仅仅是1985—2000年期间,通用电气9.9%的年均增长率中,有4%都是来自并购交易。
用吞并对手来赢得竞争的方式,让美国巨头企业逐渐被自己取得的“成就”所蒙蔽,成为对环境变化钝感的“巨婴企业”。
当通用电气反应过来,想要转变发展趋势时才发现,吞并竞争对手让自己在传统能源领域一口一口“吃成了胖子”。
如此臃肿的机构,庞杂的业务让它积重难返,没有了转身的余地,只能望着新能源的技术和趋势兴叹。
我认为《华尔街日报》的暗示更加直白:伊梅尔特想靠收购的金融游戏炒高股价,在自己退休前捞一把。因为动用美国政府资源搞盘外招的GE,是用高价买来阿尔斯通的,这个收购,两边公司都是输家。
让参与此事的一些人失望的是,通用电气的出价从GE发电的并购团队认为已经过高的每股30欧元,小幅上升到34欧元左右(约合47美元)。
到了2015年年中,通用电气甚至考虑在伊梅尔特和其他高管认定交易不再合理的时候,设法让通用电气摆脱这一笔交易。GE发电内部一些持怀疑态度的人当时满以为这项交易会破裂。对此,GE发电的一些员工还暗暗地庆祝了一番,谈论着管理层会放弃这项交易。但伊梅尔特和他的心腹顾问却希望做成这笔买卖。
更不要说,从头到尾,阿尔斯通的词典里就没有不卖的选项,不是卖给美国人GE,就是卖给德国西门子和三菱的联合收购方案。高层和股东坚定认为:电气集团是拖油瓶。
再往前看,通用和阿尔斯通打得头破血流的发电业务,血统并不全是阿尔斯通的亲儿子。很大一部分,是阿尔斯通在2000年前后,从另一家欧洲企业ABB处收购的(阿尔斯通把两方的电力合资企业收购了)。这次收购后,阿尔斯通很快陷入困境,最后是法国政府掏钱注资挽救阿尔斯通于水火之中。
而电力业务为什么有毒,我们不妨看一眼电力消费变化。除了中国,这些富国都在”去工业化“。而增长最快的发电市场中国的发电站以煤电为主(中国煤多石油天然气少),GE的强项是:天然气发电厂。中国红利,GE吃不到多少。更不要说富国们都在去工业化,又不肯让第三世界发展工业。
我个人认为,阿尔斯通的确辉煌过,但是那些法国CEO早就把明珠干废了,不然,谁会把75%的营收卖掉?不良资产击鼓传花,中国人不能傻傻跟着数钱。
过了几年,法国电力国企EDF甚至低价就把当年卖给GE的核电业务买回去,重新接管法国境内的核电站,等于白嫖了GE的一大笔美元。
换掉两任CEO后,GE从外部找来了新CEO拉里·卡尔普,实施了大刀阔斧的转型和重组,拆分为三家独立上市公司(电气、航空、医疗),重塑了其市场竞争力,成功恢复了市值上涨势头,完成了脱虚入实。
卖掉电气业务后的阿尔斯通并没有因铁路业务大红大紫。在追赶而来的中车面前,阿尔斯通踉踉跄跄:
《费加罗报》2024年4月19日报道,法国阿尔斯通于当日宣布,作为其减债计划的一部分,将以6.3亿欧元的价格向德国克诺尔集团(Knorr-Bremse AG)出售其在北美的传统信号业务,但将保留数字信号业务,如与地铁和自动列车(CBTC和ETCS系统)有关的业务。由于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问题,该公司拟在5月8日的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公布其20亿欧元债务削减计划。此前,其已宣布,为减少债务并维持信用评级,计划出售价值5亿至10亿欧元的资产并在全世界内裁减约1500个行政职位,
在这个故事从未提及部分,中国才是那个真正的boss。把GE和阿尔斯通等曾不可一世的巨头一步步逼入墙角的,是全方位席卷而来的中国追赶者。
比如,干倒法国华为的,是正版华为。因为在任正非含辛茹苦创业时,阿尔斯通的全名还叫:阿尔卡特——阿尔斯通。这样一个时间段的阿尔斯通,应该说更像中车制造+华为+上海电气的结合体。
这两者的分家,恰恰是因为阿尔斯通不赚钱,代表高科技的阿尔卡特果断分家跑路。和被美国收购的阿尔斯通不同,阿尔卡特还和美国的朗讯并购求存。但于事无补:2015年阿尔卡特卖给了诺基亚,从此消失。
因为电力这种制造业,欧美真的有百年积累。阿尔卡特所在的电子和电信领域,没有百年积累的护城河,华为和中兴两脚就把欧洲竞争对手踢死了。在美国电信企业也差点被踢死的时候,美国司法部再次下场,接下来就是著名的孟晚舟事件和中兴被封杀。
我的看法是:华为真的要把美国人了;而美国人啥也不干,阿尔斯通自己一样会死,好意思自命受害者攀附如日中天的华为?
在孟晚舟被扣押时,这本书一度卖得很火,还上了任正非的桌面。在书中,这位被美国关押了五年的皮耶鲁齐饱含感情地写道:
近20年来,欧洲各国一直心甘情愿地忍受“勒索”。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典、荷兰、比利时、英国的公司相继因贿赂、银行犯罪或者违反禁运令而受到制裁,数百亿美元的罚款落入了美国财政部的口袋。仅法国企业就缴纳了130多亿美元的罚款,更不要说未来还将遭到处罚的其他公司——这是不可能幸免的。首当其冲的就是法国两家至关重要的跨国公司:空中客车和阿海珐(已改名为欧安诺),这两家公司也都因涉嫌行贿成了美国司法部的“猎物”。
我即将担任的职务(阿尔斯通和上海电气集团合资企业的总裁),会不会和这次遭遇有关 呢?这个合资企业如果有幸问世,将会使集团成为发电领域的国际领先企业。在分析人士眼中,这个合作会使阿尔斯通电力和上海电气双方逐步扩大国际影响力,也会对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通用电气造成不小的冲击。而这一点,美国人十分担忧!
文章写得很好,很有感情,坐了几年牢之后,作者对于美国蛮横有了切身的体会,还一次拍了两个国家的马屁。唯一的缺点就是,法国人记忆有点差。我们不妨看一看,2014年美国通用“强买”阿尔斯通之前,阿尔斯通在中国搞的合资锅炉企业是怎么干的。
2015年,武锅退市。阿尔斯通同期在中国的另一个重要投资,北重,他们又是怎么样对待中国人的呢?
2008年3月18日,北重阿尔斯通投资总额及注册资本分别增加至141,177.9万元、84,746.735万元。此次新增注册资本6亿元由阿尔斯通中国以美元现汇出资。这个增资方案两个月后的5月29日即得到了北京市商务局批复。
北重内部人士向本刊记者表达自己的看法,北重阿尔斯通连续亏损是阿尔斯通有意为之,然后通过增资形式来提高股权比例,最终目的是使合资公司摆脱跟北重的关系。如今,合资公司北重阿尔斯通已明确禁止非本单位人员随便进出,作为母公司的北重厂员工亦不例外。
在增资的同一天,合资公司中方委派的董事长李济生被免职,新任董事长由阿尔斯通委派的布尔布勒担任。董事会成员也由5人变更为4人,北重厂控股方在董事会中的席位由两个缩减为一个。
2004年11月27日,阿尔斯通中国与北重厂签订了北重阿尔斯通的《合资经营合同》,阿尔斯通中国在合资公司中占股60%,北重厂持有剩余的40%。双方斡旋多时的合资事宜终于尘埃落定。
本刊记者看到《合资经营合同》上显示,北重厂明确希望能够通过在“获得阿尔斯通技术许可增加生产和装配600兆瓦汽轮发电机组设备来提高和扩展现有生产”。而蹊跷之处在于,阿尔斯通对北重厂的这一明确细致的诉求绝口不提,仅含糊其辞称“希望能够通过直接或其他关联公司可以提供现金、机器和生产工具和现代化管理方法和许可高端技术,来生产和销售某些类型的汽轮发电机组设备的方式参与实施现有项目。”
然而,就在此前的5月16日,法国《费加罗报》的一篇报道已经道出了此中实情。阿尔斯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他们采访时宣布:“我们只同意向与我们合资的、法方控制多数股份的企业转让技术。再说,中国人实际上不能掌握所有的资料。”
同样是在该报道中,北重阿尔斯通的法方负责人吉拉尔瓦勒更是一针见血:“涡轮的叶片造型和合金比例全都在法国确定,不存在把制造诀窍告诉中国人的可能。”
然而,在阿尔斯通与北重厂签订合同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行政许可书以及2008年3月18日由合资公司变更为合作公司后的公司章程中,北重阿尔斯通经营范围的表述都是:“制造、调试和销售600MW(60万千瓦)或以上超临界机组、600MW(60万千瓦)或以上空冷大型机组和其他大型热电机组,提供备品备件和售后服务和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前者表述清晰,后者语义看似清晰实则模糊。北重某中层在回应本刊(《中国经济与信息化》)提问时也表示,“他们挺鬼的”。
现在,中国和美国的贸易谈判正在紧张进行中,双方正致力推动已暂停的美方对等关税24%部分以及中方反制措施如期展期90天。
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对《华尔街日报》说,在特朗普和冯德莱恩在苏格兰会晤的大约一周前,有一次,他在驱车约700英里返回祖国斯洛伐克的公路旅行中,花了一半时间与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Jamieson Greer)通话,当时他的两只金毛寻回犬正在后座上大声喘着气。谢夫乔维奇在谈到狗的粗重喘息声时说,他一度表示:“霍华德,不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