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动态

2019年全球航天、中国航天十大新闻评选揭晓 时间: 2024-08-04 05:38:18 |   作者: 媒体动态

  2019年12月31日,由空间瞭望智库、《国际太空》《卫星应用》《中国空间科学技术》杂志,以及“中国太空网”官方微信联合组织的2019年全球十大航天新闻和中国十大航天新闻评选揭晓。

  本次评选邀请了戚发轫、范本尧、吴宏鑫、叶培建、周志成、杨孟飞等院士及其他数十位著名航天专家投票。综合参考院士、专家的投票结果,最终确定了入选的十大新闻。

  “中国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中国北斗三号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成为2019年的热点,同时入选全球十大航天新闻和中国十大航天新闻。

  2019年1月1日,美国“新视野”(New Horizons)探测器从约3500千米处飞越了一颗名为“天涯海角”(Ultima Thule)的柯伊伯带天体,并拍摄了该天体的图像。该天体距离地球约65亿千米,就此成为迄今为止人造航天器飞越的最远天体。2019年5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发现了该天体表面存在甲醇、水冰和有机分子的证据,此外,还发现该天体可能原本是一个双元系统,两部分相互环绕彼此运行,后来这两部分逐渐合为了一体。2019年11月,该天体被正式命名为“阿洛克斯”(Arrokoth),在美洲印第安语中意为“天空”。后续科学家将对“新视野”取得的有关“阿洛克斯”的数据来进行进一步研究。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的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成功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自任务顺利运行以来,已经向全球发送了十余批月球探测数据。玉兔二号月球车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人类在月面上班时间最长的月球车。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还获得了包括英国皇家航空团队金奖、国际月球村协会优秀探月任务奖在内的多个国际奖项。

  2019年2月和7月,日本第二个小行星采样返回探测器——隼鸟-2(Hayabusa-2)以“一触即离”的方式在“龙宫”(Ryugu)小行星表面成功实施了两次小行星采样,并于11月开始返回地球的旅程,计划于2020年底返回地球。隼鸟-2的两次采样均实现了极高精度的着陆,并且在第二次采样之前释放了一个撞击器,在小行星表面“炸出”撞击坑,首次采集到了小行星内部物质。隼鸟-2实现了人类第二次小行星采样,成为全世界小行星采样返回探测的又一里程碑。

  2019年,美国新型商业载人飞船——“载人龙”飞船和“星际客船”相继开展无人飞行试验,完成首飞任务。3月2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利用猎鹰-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载人龙”飞船,飞船顺利与“国际空间站”交会对接,并于3月8日再入返回。12月20日,波音公司利用宇宙神-5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星际客船”,由于飞船计时器异常导致未能进入预定轨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波音公司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将飞船送入安全轨道,飞船开展一系列在轨技术验证后安全返回。这两项任务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商业乘员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美国商业乘员运输取得里程碑进展。

  2019年3月27日,印度进行了低轨道反卫星试验,成为全世界第四个具备该能力的国家。印度在2007年前后启动反卫星武器研发,由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牵头实施。此次测试的反卫星导弹采用三级结构,击中了运行在300千米高度附近的一颗卫星,专家觉得该卫星是印度于2019年1月发射的微卫星-R。此外,印度还暗示其有能力打击高度达1000千米的目标。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称,印度的反卫星试验产生了超过400块太空垃圾,严重威胁在轨卫星和“国际空间站”的安全。

  2019年10月9日,美国成功发射全球首个商业在轨服务航天器——任务拓展飞行器-1(MEV-1),计划为处于寿命末期的国际通信卫星-901开展为期5年的延寿服务。MEV-1由诺格创新系统公司(原轨道ATK公司)研制,发射质量2326kg,设计寿命15年,采用全电推进系统实现轨道转移,通过与国际通信卫星-901建立刚性连接,为其提供额外5年业务运行所需的姿态与轨道控制服务。在轨服务领域蕴含巨大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美国发射首个具有实用意义的GEO在轨服务航天器,具备极其重大的阶段性意义,标志着在轨服务从技术试验阶段正式迈入实际应用阶段。

  2019年12月16日,中国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搭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此,所有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11月以来的两年多时间,已连续成功实施18次组网发射,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2019年5月17日,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并入轨运行,标志着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圆满收官。

  2019年12月,《自然》杂志上的四篇论文公布了“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获得的诸多科学探测成果,包括发现太阳风比在地球附近看到的更加动态和不稳定,发现太阳风从太阳向外流出的过程是从旋转过渡到放射性流动,首次观测到宇宙尘埃在距太阳约700万英里处开始变得稀薄,更加详尽地观测高能粒子风暴和日冕物质抛射等等。“帕克太阳探测器”是史上距离太阳最近的探测器,该探测器于2019年12月进行第二次金星借力飞行,进一步缩小了近日点距离。

  2019年,美国重建了专司太空作战的太空司令部,并着手组建美国天军,这是美国继独立空军后时隔72年再建立新的军种。天军未来将负责美军事航天部队的组织、训练和装备。美国格外的重视发展太空军事力量,此举将全面改革军事航天体制,确保其航天装备能力、人才教育培训和作战指挥独立管理与发展,加速实现军事航天部队由“支援型”向“作战型”转变。

  2019年,“一网”(OneWeb)与“星链”(Starlink)星座相继启动部署,年度发射卫星总数超过120颗。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政府加速进场、加大发展支持力度,标志着全球低轨星座领域迈入高峰期,“群雄逐鹿”抢占市场先发态势凸显。与此同时,国际电联、各国对巨型星座的监管不断收紧,也代表着该领域即将迈入竞争淘汰的实质性阶段,将驱动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格局与发展模式开启颠覆性变革。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南极的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成功着陆,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自任务顺利运行以来,已经向全球发送了十余批月球探测数据。玉兔二号月球车打破世界纪录,成为人类在月面上班时间最长的月球车。嫦娥四号任务团队还获得了包括英国皇家航空团队金奖、国际月球村协会优秀探月任务奖在内的多个国际奖项。

  2019年6月5日,中国在黄海海域使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CZ-11 WEY)成功完成“一箭七星”海上发射技术试验。这是中国首次在海上进行航天发射,填补了中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为中国快速进入太空提供了新的发射方式。通过海上航行,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有效解决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安全问题、大幅度降低陆地发射人员疏散成本;另外,在中国海域选择发射点,能够很好的满足各种倾角卫星的发射需求。

  2019年7月19日,中国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控离轨并再入大气层,少量残骸落入南太平洋预定安全海域。天宫二号受控再入大气层,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阶段全部任务圆满完成。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2016年9月15日发射入轨以来,先后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完成4次交会对接,成功支持2名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30天,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推进剂在轨补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在超期服役的300多天里,完成多项拓展试验,为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和运营管理积累了重要经验。

  2019年7月25日13:00,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的双曲线一号遥一长安欧尚号(SQX-1 Y1)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按飞行时序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km圆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SQX-1 Y1运载火箭采用三固一液的四级串联构型。本次发射创造了中国民营航天历史上的三个首次:中国民营商业航天运载火箭首次成功发射并高精度入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一箭多星发射入轨;中国民营商业航天首次实现太空广告并视频回传。

  2019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航天局邀请19个国家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人员,赴河北怀来观摩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并参观相关试验设施。该试验模拟了着陆器在火星环境下悬停、避障、缓速下降的过程,对其设计正确性进行了综合验证。本次观摩活动是中国火星探测任务首次公开亮相,也是中国务实开展航天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举措。火星探测是当前国际前沿的科学技术创新活动,安全着陆是火星探测任务最艰巨的挑战之一。

  2019年12月7日,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两枚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相继将1颗和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7日10:55,一枚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7日16:52,又一枚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B 卫星、天仪16/17卫星、天启四号A/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也打破了同一发射工位和同一型号火箭发射时间间隔最短纪录。

  2019年11月3日,高分七号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是中国首颗民用亚米级光学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12月10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高分七号首批22幅亚米级立体影像产品,包括北京大兴机场、安徽泾县、广东阳春市等多个地区的正射影像图、立体核线影像、数字表面模型产品等。首批影像成果图纹理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立体感强,体现了高分七号卫星特有的立体测绘性能。此前,高分五号和六号两颗卫星也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标志着高分专项的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高光谱能力的形成。

  2019年12月16日,中国第52、53颗北斗导航卫星搭载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至此,所有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2017年11月以来的两年多时间,已连续成功实施18次组网发射,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的世界纪录。2019年5月17日,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并入轨运行,标志着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圆满收官。

  2019年12月27日20:45,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2000多秒后,与实践二十号卫星成功分离,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长约57米,火箭起飞质量约870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具备将25吨级的航天器发射到近地轨道、将14吨级的航天器发射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能力。此次任务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具备发射更重航天器,或将航天器送向更远深空的能力,是实现未来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来源:消费日报)



上一篇:全国人大代表尹恒斌: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 大力推进贵州航空产业城建设 下一篇:深耕航空制造奋进新“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