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展示

Company News案例展示

>

海外谈中国:沈阳无尾战斗机新照片曝光 展示后部结构 翼尖有亮点 时间: 2025-03-28 12:56:48 |   作者: 案例展示

  近日,网络上出现了中国无尾战斗机的一张新照片,照片展示了该战斗机清晰的后部结构。

  这种中国无尾战斗机于2024年12月首次曝光,它可能来自沈阳飞机工业集团。这张新照片似乎证实了该机的外翼尖部分充当了控制舵面,正如我们之前暗示的那样,这种可能性很高。

  这张照片最早发布在中国的社交平台网站上,能够正常的看到这架飞机正在进入着陆状态,在白天飞过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自从它首次曝光以来,一些观察家认为这架战斗机可能被命名为歼-50,而其他人则将其称为J-XDS。目前,我们还无法确定其真实代号。

  本文为美国“战争地带(War Zone)”网站评论文章,作者Thomas Newdick、Joseph Trevithick,本人翻译并编辑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由于本文作者为美国人,对中国真实的情况的了解主要来自于网络,因此会出现很多错误,请结合自己理解来看待相关问题。本人翻译此文章只为了转述美国有关人员在分析社交平台的视频和照片后,表达的一些看法,并非证实或支持其观点,希望我们大家能够理解。

  这张新照片显示了中国新型无尾战斗机的后方视角,该飞机可能是沈阳飞机公司制造的。

  虽然这张照片的真实性无法确认,但没有一点迹象说明它被人为修改过,而且它与我们之前看到的无尾战斗机照片一致。

  从后方看,没有一点迹象说明该机使用了某些人认为的“弹出式”活动尾翼,而这种尾翼出现在该机的“粉丝艺术”中。有的人觉得,这种活动尾翼可能与机翼内侧齐平,在低速飞行时展开,来提升控制性和机动性。正如我们在分析该设计功能时解释的那样,情况似乎并非如此,这张照片有助于进一步反驳这一说法——尤其是照片中该机正处于低速飞行阶段,如果采用了“弹出式”活动尾翼,此时这种尾翼就会展开。

  正如我们过去曾经指出的那样,这种“弹出式”活动尾翼会增加机体重量和复杂程度,还会减少燃油容积,反而不值得抵消在稳定性和机动性方面获得的优势。

  显然,该机采用了可旋转的翼尖,可当作主要控制舵面,这一点意义重大。在这张新照片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右翼尖处于前上后下的偏转位置。像这样从前缘到后缘具有极大长度的控制舵面能够给大家提供很强的滚转能力,当左右翼尖同时偏转时,还能用于控制机身俯仰。这样,可旋转的翼尖结合先进的数字化飞行控制管理系统,将有利于缓解无尾设计带来的稳定性问题。

  这种设计的缺点是可能会降低隐形性能,可能设计师已经认为这样的妥协是值得的,特别是它作为无尾设计的一部分。在巡航时,可能会限制这些舵面的偏转角度,甚至会完全锁定它们,这样子就能够从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减少破坏隐形性能的效果。不过,在翼尖位置上隐形效果并不理想,就像鸭翼不利于减少雷达截面积一样。

  除此之外,这张新照片还让我们正真看到了可能是座舱罩的东西,这在之前的照片中并不明显。虽然同样难以确定具体细节,至少在驾驶舱应该在的地方似乎有一个凸起结构。有人猜测这架飞机可能是无人驾驶的,从我们正真看到的所有照片来看,情况似乎不是这样的。但确实存在这样的可能,因为凸起结构还可能用于容纳卫星通信设施。再强调一次,目前这样的一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

  此前出现在网络上的无畏战斗机的试飞照片,右侧是一架伴飞战斗机。高/中置机翼似乎采用了“λ”外形。

  由于这张新照片的分辨率低,很难确定该机发动机尾喷口的情况。这可能意味着该机配备了二维推力矢量尾喷口,与美国F-22“猛禽”隐形战斗机上的尾喷口非常相似。这可能也有助于提高飞行稳定性和机动性。机身厚度——我们在深入分析文章中讨论的另一个方面——也在这张新照片中展示出来。

  另一张此前的照片,展示了无尾战斗机的底部,以及机翼后缘控制舵面的复杂设计。这张照片中也能够正常的看到翼尖可以偏转。

  除了有助于提高飞行稳定性和机动性之外,这种发动机尾喷口还将提高隐形性能,考虑到无尾战斗机是一种相对较重的机型,这才是关键的问题。

  总体来说,关于这架2024年12月26日亮相的中国第二架无尾战斗机,仍有许多未解之谜。然而,肯定会有更多照片出现,这些照片应该会逐渐让我们对其设计有更好的了解,并展示其潜在功能和设计性能。



上一篇:日航客机滑行时碰撞达美航空尾翼安全风险隐患引发关注! 下一篇:中航工业起落架检测中心成功通过CNAS评审:提升民机安全的关键一步